方法快速、简单,适于各种医疗机构,特别是新生儿筛查中心使用。对G6PD男性患者……
>>更多..
本法又称为“双酶法”,不仅能够检出G6PD严重缺乏者,也可以检出轻度缺乏者……
>>更多..
红细胞渗透脆性检测是主要针对红细胞脆性降低的一类溶血性疾病,如地中海贫血,缺铁性……
>>更多..
有关“国际地贫日”的两篇报道读后有感
     
 
 每年5月8日为“国际地贫日”,广州日报5月9日B7版作了《婚检产检“阻击”重型地贫》和南方都市报于A08版刊登了《粤每年新增400名地贫儿》的报道。本人认为,这些报道非常及时和必要,对提高社会和政府部门重视此病,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,有重要意义。实际上,据本人所知,有些高发地区已经拨款支持地贫防治措施。还有些地方已经成立防治地贫协会,接收社会爱心资助,这些都是应该鼓励和赞扬的措施。
  地贫是我国南方,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常见的遗传病。在广东每10个人中有一个(10%)是此病的携带者。广西达15%,海南在20-30%以上,更加严重。同类型携带者婚姻生育重型地贫儿的机会是25%。按广东计算,每年生育重型地贫儿的人数达400人之多。由于重型地贫目前还是“不治之症”,绝大多数患儿只能活到10岁左右。由于需要经常输血和服药,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无疑是招灭顶之灾,他们将承受难以想像的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。所以我们需要全社会和各级政府部门动员起来,采取主动预防措施,防止重型患儿出生。
  本人认为:新闻报道除了它的可读性、真实性和普及性外,特别对于有关涉及科学报道的时候,还需尽可能的坚持严格的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。如果严格要求上述报道,有些地方值得商榷:
  首先,地贫大致分为两种类型,即甲型(一般称α地贫)和乙型(一般称β地贫)。纵观全文,有时谈的是全部地贫,有时似乎又是只谈乙型地贫。而两者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。甲型重型地贫儿,要么是出生前后就因水肿胎而死亡,或则因患Hb H病有时需要输血,但完全可以生存,因而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危害。而重型乙型地贫患儿则如报道中所言,会造成及其严重后果。
  预防方法首先当然是普及婚检及产检,筛查出携带者,这里,除了做血常规和Hb电泳外,在许多地方采用了更加经济的方法,即“地贫一管筛查法”(简称一管法)代替血常规。做一个血常规要花17元,做一次“一管法”只需要3-5元。由于两种方法都是“筛查”,效果基本相同。有些医院则先做一种方法,有怀疑者,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去证实或补充,避免漏筛。这样做,当然更好。
  最后,产前基因诊断是一个决定性的预防步骤。需要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医院进行。广州日报用了很大一幅插图,即一个小孩用听诊器在母亲“屁股”上听听,就代表产前诊断。如果是幅漫画则另当别论,但用图片就既不严肃,又简单化,而且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,这样会“误导”读者,以为听诊可以代替基因诊断。这种插图最好少用为妥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本文作者为原卫生部和广东省优生优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
 
  【返 回】  

网站建设:华南商网